成功案例

天山“明珠”熠神采——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十年发展回眸

时间: 2023-08-18 00:05:50 |   作者: 空气净化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将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千里煤海,大漠戈壁、山岭草原,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各族职工孜孜不倦地探索践行、科学开采、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综合的嬗变之路,使天山脚下的这颗煤炭”明珠”熠熠闪光。

  “十年前的红沙泉煤矿,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滩,只有一套地面生产系统,年产量600万吨,煤价仅为60元/吨,由于市场低迷,长期积压的煤炭经常发热冒烟,企业连年亏损……”这是红沙泉煤矿的员工汪亮2012年刚参加工作初到矿上时的场景。

  这种状况也体现了那时新疆公司的“窘”境。虽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受封闭区域市场的影响,自我积累有限,一直处在生产生活双重欠账中。加之遭逢煤炭行业“寒冬”,企业未来的发展步履维艰。

  系统复杂、设备老旧、运行效率低下、安全基础薄弱,企业连年亏损,是2012年刚刚完成三矿合一联合改造乌东煤矿的现状。而在矿区,仍有1364户职工住房老旧,设施老化,边远矿区职工生活基地环境简陋,设施不全……变革、改善是职工的所想、所盼。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疆公司拿出非凡的战略定力和滚石上山的勇气,迎难而上。为了打开销路,走出困境,确立了“以质定价、以价定销、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策略,超前谋划、真抓实干。

  进行生产系统改造,实施生态绿色修复,提升安全管理上的水准……新疆能源人以梦为马,攻坚克难……

  “为了完成技改,大家都铆足了劲,办公楼彻夜灯火通明,车间、工房里,师傅们加班加点制作各种配件,百米井下,矿工们为多出一吨煤,多打一米进尺挥汗如雨……”乌东煤矿人提起当年的岁月,仍然激情满怀。

  作为一名建设者,汪亮亲眼见证了身边的变化。“经过五年的不断改造、调试,红沙泉煤矿筛分系统具备了多品种煤的生产能力,通过大力开拓市场,引入块煤经销商,进一步提升营业收入,企业效益连年好转……”

  2017年,新疆公司实现盈利0.52亿元,一举甩掉了亏损的“帽子”,首次进入集团经营考核A级行列。

  就在新疆能源人埋头苦干,迫切想突破、提升的时候,改革重组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2019年11月28日,国家能源新疆公司由原国电电力新疆公司与原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整合而生,形成了以煤为龙头、以电为主打、以运输为延伸、以化工为递延的综合能源企业,继而拉开了光荣与梦想的大幕。

  整合以来,公司利润大幅度增长,多项指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实现了1+1>2的管理成效,铺就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

  岁月写满了沧桑,而传承从未改变。新疆公司历经乌鲁木齐矿务局、新疆矿业集团和神华新疆能源公司的时代变迁,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初心的践行与责任的诉说,红色基因从未改变。

  准东盆地,五彩湾畔,巨大的运煤车辆川流不息,环线装车站快速装运,煤炭从这里启程,运往全国各地。

  一直以来,新疆公司全力推进露天矿基地式开发,连续三次产能核增6100万吨/年,最终露天矿总产能达到8100万吨/年,相较2012年翻了四倍;井工煤矿总产能达到1590万吨/年,较2012年增长了57%,稳步向亿吨级煤炭综合能源企业迈进。

  销售是龙头,运输是保障。新疆公司勇担央企责任,全力保障煤炭供应。电煤保供量由2012年580万吨,增长至2022年4000万吨以上,增幅超过590%。保供范围从疆内扩展到区外各企业,已辐射宁夏、四川、贵州等10个省市自治区,计算机显示终端数量从2012年25家发展至120家,市场贸易类客户超过500家。建立了“一线两翼”稳固的铁路运输网络,铁路发运量由2012年589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2400万吨,增幅达307%。

  ——劳动生产率2021年总体的91.5万元/人,比2012年煤炭板块的20.72万元/人和电力板块的54.82万元/人,平均增幅144%;

  ——总利润2021年总体的8.45亿元,比2012年煤炭板块的1.04亿元和电力板块的5.14亿元,平均增幅37%;

  ——人均收入2021年总体的20.57万元,比2012年煤炭板块的8.09万元和电力板块的10.06万元,平均增幅达120 %。

  十年来,新疆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1664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由110万千瓦提升至293万千瓦,增长266.5%。新增活性炭项目,产量1.226万吨。拥有国内单台生产能力强、工艺先进、DCS控制管理系统精准的生产线,集科研、生产、贸易、服务为一体,开发的高性能活性炭、冶金用炭等,大多数都用在国内和国外中高端市场。

  十年来,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率达到83.3%,一级标准化矿井创建率达到生产煤矿的50%,所属发电企业全部通过国家能源集团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验收;8家单位安全生产10周年以上,6家单位荣获集团安全环保一级单位称号,公司连续5年获评集团安全环保先进企业。

  十年来,科学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投入科技资金45403万元,研发投入22699万元,“十三五”期间科技投入同比“十二五”增长31%。首次承担参与国家项目3项,集团项目13项、自研项目83项,形成了急倾斜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优化了井工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和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取得梯级水电站智能调度关键技术新突破,攻克了国内生产煤基压块活性炭的核心难题。

  十年来,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打造一批“花园式”矿山,5个煤矿被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煤矿中水复用率达到100%,矸石综合利用率100%,地表裂缝和塌陷区治理率100%。

  累计植树造林面积7500亩,投资700万元,完成扶贫地区7000亩公益林种植,提升了ECO碳汇能力。

  十年来,社会责任全面履行。加大清洁能源供应,煤炭市场占有率居新疆首位;企业实力快速增强,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投入帮扶资金1.46亿元,对口帮扶南疆三区21个村,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并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公司连续5年被评为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取得省部级荣誉98项。

  2012年新疆公司以煤炭产业为主,拥有煤炭资源328.85亿吨,煤炭产能3020万吨/年,铁路运营里程261.49公里;2022年6月,公司煤矿核定产能9690万吨,电力总装机容量283万千瓦,参控股铁路400.7公里,胶带输煤廊道27.6公里,在运煤基活性炭I期2万吨/年项目,形成了“煤电运化”于一体全疆布局的产业格局。

  开都河畔,水电建设者们正开足马力,以全力以赴的决心,建设着清洁能源基地。

  目前,新疆公司水电在运12个项目、装机189.45万千瓦,在建1个项目、装机42.65万千瓦。在运风电13个项目、装机99.45万千瓦。在运光伏两个项目、装机4万千瓦,在建光伏项目8个、装机88万千瓦。

  在清洁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新疆公司的脚步铿锵有力。持续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建成了新能源智慧调度指挥系统,推进光伏、风电产业区域化、集约化发展;哈密景峡40万千瓦风电项目,达到目前同类型机组的领先水平;吉林台公司向智慧水电示范企业升级,开都河公司自主开发的水情测报系统走在前列……

  目前,新疆甘泉堡“源网荷储、增量配网”一体化工程高质高效推进。作为全国第五批面积最大、建设进度最快的增量配网,在四百余家同类项目中,综合指标动态排名全国第一。

  2022年,新疆公司获得两个抽水蓄能、合计350万千瓦项目开发权,不但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走在了国家全力发展抽水蓄能战略部署的前列。先后获批两个1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新增新能源资源超过了公司历史累计业绩。

  目前,我国能源革命方兴未艾,在能源转型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新疆区域能源基地成为战略西移和对外开放的前沿。作为疆内最大的煤炭企业,形成战略新优势,构建发展新格局,树立产业新标杆,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新疆公司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行胜于言。新疆公司应时而动,顶层设计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1355”发展的策略,即:“一个目标、三大产业、五个突破、五大要素”,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能源企业的目标,构建“一主两翼”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建成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千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千公里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千亿资产规模、百亿总利润企业,推动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共享”五要素引领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新疆经济发展助力、社会稳定赋能、长治久安添彩。

  蓝图绘就,奋进其时。新疆公司将与祖国同频,与时代共振,赓续前行,奋楫争先,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一流业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百隆东方: 现在公司在新疆没有出产加工基地-举世热门

下一篇:巴里坤县:加速煤炭分质转化使用项目建造推进动力工业转型开展